用一袋米创业 成了亿万富翁

cn.jctrans.com 2013-08-23 09:26:00 来源: 重庆日报
导读:   嘉宾名片 陈乃醒 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,教授、博导,曾获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   在昨日...

  嘉宾名片 陈乃醒 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,教授、博导,曾获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
  在昨日举行的第二届重庆微企发展论坛上,陈乃醒作了题为《小微企业成长基因概述》的主旨演讲,以案例分析为小微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六个“金点子”:

  点子1 满足客户要求,才能实现自我价值

  案例: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,是亿万富翁,也被誉为管理之神,他的创业从一袋米开始。

  王永庆从小没念过多少书,辍学后到一家米行当学徒。几年后,他向父亲借了一点钱,买了一袋米,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。

  王永庆发现,当时市场上出售的一些米很不干净,而且服务也不太好。于是,他把自己的这袋米收拾得非常干净,且送货上门,和客户面对面交换意见,得到了客户的认可。就这样,他从一袋米卖到两袋米,到卖十袋米……一年以后,他的米行就像模像样了。

  点评:王永庆从一袋米成长为世界著名的企业家,秘诀是什么?就是为客户增加价值。不光是贩米的时候,当他成为亿万富翁时,也是这样做的。在和客户合作的过程当中,他总是想到对方的需求,总是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。

  小微企业要以王永庆为榜样,无论你提供的是产品还是服务,一定要坚持为客户增加价值,只有这样,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
  点子2 赚了钱,要追加科技投入

  案例:有一个小机械厂,过去是人工锯钢筋、铁柱子,再进行加工。不仅效率低,且经常锯歪,废品率达10%。后来,老板花了1万块钱,做成一个单板机来锯——也就是简易的自动化设备。这样一来,废品率控制在3%,一年下来,仅此就节约了10来万元。

  同样,浙江的浪莎袜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业至今,基本上是5年一变,从最初纯粹的手工制袜发展到半机械制袜,再到现在的自动化生产。今天的浪莎袜业,几乎是无人车间,自动制作袜子。浪莎的成功秘诀就是,赚了钱,就追加科技投资。

  点评:在改革开放前30年,发展中小企业,解决了增加就业的问题。但是,现在企业已经出现招工难了。根据我的研究,目前中国劳动力缺口大概是10%-15%。劳动力一旦枯竭,今后的发展动力要靠提高生产力,实质就是要提高技术水平。

  小微企业钱不多,量力而行,从小“改”开始,长期坚持下来,企业的科技含量就提高了。

  点子3 把成本核算到岗位、到个人

  案例:邯钢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个企业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邯钢有一个创举,就是抓成本管理,把成本核算到岗位、到每个人。甚至于清洁工用了多少抹布,用了多少笤帚,都在核算范围内。过去,没有成本核算,工人可能上班时睡大觉,导致炼出废钢。而实行成本核算之后,成本高低和工资挂起钩来,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,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。

  点评:我主张企业要建立以财务管理、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系统。严格成本管理,就能够提高产品质量。道理很简单,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岗位,产品成品比例很低,其生产成本一定很高。要想降低成本,你就要增加产成比例。而如果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系统,不一定能降低成本,很可能企业为了提高质量还会增加成本。

  点子4 不花钱也能创业,前提是善用市场规则

  案例:浙江一家体育用品厂的老板,创业之初并没钱。但他看到,滑板车很畅销,也想生产,怎么办?他买了两个滑板车回来,拆开一看,发现零部件很简单:一个轴,一个板,几颗螺丝钉……于是他就跟周围的小加工厂谈,叫他们分别加工零件。签订合同时,他提出在零部件交货后的两到三个月再付款。

  当第一批零件成品收上来了,他就在院子里组装,然后再拿到市面上去销售。由于市场畅销,很快就有了回款,他再用这些回款去付工厂的加工费。

  点评:他的创业要钱了吗?有人说,他这是“空手套白狼”。其实,空手套白狼有什么不好?只要能把狼套住,那就是你的本事。

  小微企业一定要学会灵活应用市场规则。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,在签订契约时,尽量做到对自己有利,并善于利用市场规则,就可以做到少花钱、甚至不花钱也能创业。

  点子5 切勿固步自封,应该趁热打铁

  案例:有一个服装系毕业的学生,想创业,但没有资金。于是,他瞄准职业装领域,从卖设计样式起步,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万元。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他把自己设计的服装样式,送到工厂去加工,然后开始自己销售成衣。几年下来,公司做得风生水起。

  点评:企业在经营状况不错的时候,切勿固步自封,或盲目加大硬件投入。这时候,应该趁热打铁,投入一定资源,开发新的市场,获得源源不断的流动资金,从而实现滚动发展。

  点子6 用“满负荷运作”避免人力浪费

  案例:改革开放初期,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,针对企业管理、浪费的情况,提出“满负荷工作法”——按照人尽其力的原则,把每个职工的工作量安排充足,工作指标与个人报酬挂钩,多劳多得,少劳少得,使原材料与设备、劳动时间得以充分利用。以前,厂里3台锅炉,安排了70多名工人;实行“满负荷工作法”后,10多人就让厂子正常运转。工人人均产值提高了80%,职工人均收入也提高了。

  1988年1月份,原国家经委向全国推广“满负荷工作法”,张兴让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,并被授予企业改革创新奖。

  点评:很多企业都配备了专门的打字员、清洁工、司机等,可对微企来说,这样的设置,就是一个很大的浪费。微企的打字员可以兼清洁员,司机可以兼接待员,所有的人员,都应该是满负荷运作。这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,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利用,并使企业的生产、运营展现出最佳的状态。

  (来源:重庆日报)


本文关键词:一袋米创业,亿万富翁

关于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支付方式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友情链接

中国站 | 国际站

电信业务审批[2006]字第487号 |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822号 |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331号